江春入旧年_分卷阅读69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   分卷阅读69 (第2/3页)

r>故实际上江春就只消修习经义、诗画、九章、礼乐四门课程,每轮逢三与八之间皆为四日的“工作日”,将好每半日一门,四日可学两轮,休一日后再循环,逢月试则取消当日的九章与礼乐二门课程。可见,在课时安排上还是以为科举服务的经义诗画为主的。

江春前世对古代科举制度的了解,只知所谓的“科举”还分为进士科、明法科、明经科、明字科等诸科,而对进士科的了解又仅停留于三甲上……故此,她是与胡沁雪请教了半日,才基本捋清楚的。

首先,自德芳殿下以后,人才选拔方式逐渐公平起来,成才途径主要有四:从文、从武、从医、从法。四门专科皆以蒙学、私塾、县学为基础,相当于后世的“幼儿园九年义务教育高中”。县学结业考后开始出现分科,按自身能力、主观喜好等因素分考四学。

欲从文者考太学,太学上不了的可进州学,专攻经义、策论、诗赋等科举考试内容,待三年后方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,据学生学籍所在地,按省试、殿试之次序,依次择优入仕为官,不中者无年龄限制,可继续科考,这是后世大多数人熟知的科举取士模式,只省略了州试筛选,将按籍贯科考改为按学籍所在参考。

欲从武者考武学,武学上不了的可进州府补武学(相当于预科),专攻兵法、方略、武艺、骑射、御车、甲械等专项,待三年后方有资格参加武举考试,以弓马为去留(即以骑射武艺之成绩决定是否录取),以策定高下(即以对策之成绩分高下),这又与后世熟知的“先策后武”模式不同了。枢密院按成绩授予武职,后世皆道“文无第一武无第二”的,这时代却是“武无第一”的,并没有后世影视剧中的“武状元”之称。当然,若连州府补武学亦考不上的,还可入行伍,行军打战立功亦是一条出路。

而欲从医者则考太医局,采取“三舍升试法”分级教学,设方脉科、针科、疡科三个专业。每月一私试,每年一公试,成绩分优、平、否三等,公试优良者升为内舍,内舍生再每年一次会试,及格者升为上舍。还另外根据学生的品德和专业技术水平,将上舍分为上、中、下三等。学生在学期间为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,除基础理论学习外,还要参加临诊,轮流为太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


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