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276 (第1/3页)
有官方报纸和新闻台,还有十二家在文化部注册过的不同报纸刊物——、科普、时事分析、散文诗歌,不仅价格便宜、发行量充足,内容也充足的可以让人津津有味的看一下午。云祈递交的这一份提议里,讲述了如何双管齐下的控喉舌以聚人心。宋国也可以开始印刷公开的官行报纸,放大夸赞朝廷做出的种种政绩,同时贬斥金临二国的不良之举。同样的,他们可以发动布置在临国的暗线,共同合资申请开办报社,在临国发行小报,表面上是在刊载诗词歌赋等颇有古代特色的作品,但暗中抨击挖苦临国的种种行径,进而挑拨新住民和旧城民等群众的关系。宋国的优势在于,真用骈四俪六写起东西来,临国那些不懂文化底蕴的审核者真的看不懂。如果用复杂的文体来写作,再掉书袋式的引用一些典故,那就跟用摩尔电码没什么区别了。这小报里抹黑讽刺的内容,必然会被那些在扬州谋求生计的识字人看出来,再暗中传播扩散。舆论一旦扩大,他们新闻部的人就要想着法子澄清谣言,甚至是处理许多意料之外的事端。倒算个好办法。——赵构不知道的是,相比于其他的官员和子民,他已经在局势之中被拉开越来越大的信息差。作为帝王,他深居宫中,极少出访探看。明面上,他手握整个南方的疆土,所有的消息由四面八方而来,最终汇集到他的手中。可实际上,宋国的官员犹如脱缰的野马,在不受控制的接受越来越多的信息。赵构因为身份的特殊,不可能到处走访探看,臣子们为了自保也不可能什么都跟他说。但自从商部官员集中进入扬州学习之后,临宋的人员交流越来越频繁,双方在海关的设置和签证的审批上也越来越成熟——已经有超过五万宋民在临国有完整的身份登记和签证记录,而他们带走的书籍、商品,甚至是观赏过的舞台剧、话剧,都数量惊人。话剧内容……自然是文化部精心编排过的。临国从一开始就接受了自己要成为一个移民国家的命运,不仅接收金国的难民,宋国的投奔者,连胡人和南方少数民族也吸纳了不少。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