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6 (第2/3页)
无明显动作,但其实做了不少准备工作。身在封建社会最高位,方宁宁只是梳理了一番记忆,还没试,就先知道了一桩很有用的重要事实:对皇帝而言,调-教臣子,是很简单轻松的事。就好似捏面团。当然,只是调-教而已,不危及大批臣子的身家性命。既然如此,方宁宁自然要用。首当其冲,是这奏事的风格。虽然因为接受了记忆,方宁宁懂得了古文,书写也自如,但本性使然,还是喜欢条理清楚、逻辑自洽的简要陈述。一二三四五,从重到次,清晰罗列,能用一百个字说清楚的,可以啰嗦到一百一十个字,但绝不能用一堆典故隐喻扩充到一百五十个字。这样,工作效率才高。是的,皇帝的位置,对方宁宁而言就是一份工作,一份十分重要,甚至关系到几十年寿命的工作却还谈不上事业。毕竟,他对这个世界还没多少感情。不过既然身在这个位置,就要承担责任。而任何动作,总要为了王朝延续的大计服务。有的臣子,论能力、性情,十分好用,论出身、姻亲、履历等事项,也较为恰当。这就不值得为了奏事风格而迁换,就要调-教。调-教也很简单。方宁宁指了一些晋升必经的低品要职叫他们兼人换人。等到名单上来,如常挑选任用,只不过在搁置其中某个人选时,当着诸大臣的面,嘲笑了一句能力平平,缛文上上。效果立竿见影:次日开始,这些大臣说话上折,就都变得简明扼要多了。不过方宁宁还嫌不够。于是不出几天,吏部尚书的奏事折子被方宁宁扔了回去,批曰:两三百可矣,何必千字?重写!次日吏部尚书把重写的折子递了上来,用了两百六十几个字。方宁宁知道他熬夜了。不过,这些封建官员可不会害怕两天一夜不阖眼,他们怕的是失了圣眷。方宁宁要他们卖力干活,自然要按照他们这个心态来激励人,于是看完折子,在御书房赏了吏部尚书午饭以示恩宠,才放人回家。如此种种,半年时光,方宁宁将肱骨大臣调-教得合自己心意,同时完成了全部的人事调整:从京都中枢、到全国各地,从禁军近卫、到封疆大吏。接着,方宁宁着手正事。农业社会中央集权的庞大王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