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106 (第2/3页)
,余秋突兀地冒了一声:“这孩子有儿童性鼻炎。不知道以后能不能带好。”给他们带路的村民立刻拍大腿,竖起大拇指表达自己的肯定:“你这个大夫不错,很有两把刷子。”余秋一点儿也不想在这里待下去。比日头更毒的是有些人的心。她看到了那个被劈斗的妇女的手,三十岁上下的脸,五十多岁的手,这不像是个好逸恶劳的人。捡稻穗,偷偷拿了油菜籽饼,这种所谓的偷盗在农村随处可见。真正高洁不知变通的人,在这个时代只能活活饿死。领路的村民缩回了脖子,嘀咕了一句:“他们队太上进,好表现,八十斤也敢报一百斤的产量。”领导对上不对下,手下人就只能倒了八辈子血霉。多少先进积极分子就是踩着人家的血往前走的。有了这么桩事情打岔,原本积极挖药材的村民也闷头往前走路。他们绕过一条狭窄的山路又穿过片松树林,终于到了山脚下。山脚连着的还是河,大片野生的菱角连着藤漂在水面上,被太阳照得闪闪发亮。余秋穿越前很喜欢吃菱角藤,切了小米椒加上蒜片一块儿炒,配粥吃真是一绝。不过这菜尤其费油,没油不好吃。杨树湾人吃不起耗油菜,只能采菱角,打了藤跟猪草一块儿当猪饲料。村民指着河对岸的红砖房子道:“囔,次河口就在那边。”要是他们手上有船,直接撑船过去,估计要不了二十分钟。可如果绕山路的话,这个距离跟花费时间就要翻几倍。何东胜眼睛亮,敏锐地瞅见了大柳树底下停着条小船。严格算起来,那椭圆形的木制品谈不上是船,而是只大澡盆,里头最多只能坐两三个人。但这也比靠着两条腿走山路强。何东胜过去想找船主打商量,借人家的小船撑过去,回头再还人。趁着农忙暂歇出来翻菱角的妇女连连摆手,脱了头上戴着的草帽扇风摇头:“不行,我们要打菱角,船让不出来。”她伸手往树荫下一指,果然还有好两位妇女正在捞起来的菱角藤上拽红菱。何东胜还想劝她说他们会很快,那面色黧黑的妇女突然间眉头皱起来,露出个疑惑的神色:“招娣呢?”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