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分卷阅读25 (第2/3页)
常熟悉周礼,为什么还要询问太庙里的主持呢?他应该清楚全套的礼节啊!哎,当时有人也这么质疑了:“谁说邹县的那个人很懂礼的?进入太庙,做什么事都要问别人。”在这里,“鄹人之子”就是指孔子,孔子的家乡在曲阜东南,那里古时候是一个叫“鄹”的县邑。孔子听闻,也不恼怒,他说:“这正是知礼的表现。”孔子“每事问”的行为确实是礼节充分的表现。您想啊,孔子固然有知礼的美名在外,但他实际的官职是掌管司法的大司寇,跟宗庙之礼毫不沾边。因此,尊崇上要求人们要各司其职、谦虚谨慎的礼法,即便孔子再知礼,在别人的职务范围也不能随意行动。孔子这种给予别人尊敬的守礼行为,落在不懂礼的人眼中就变了味儿,还以为是:孔子笨笨的,不知道该怎么做,因而询问他人呢。所以呀,我们要锻炼出长远的目光,透过现象看本质;自己没有十足把握的事情上,不要肆意言论。不然的话,不仅仅会造成他人的名誉伤害,更加将自己的无知展露得一清二楚。今天就到这里,下章见!孔子最为守护的东西竟惨遭挑衅!里的内容基本上都和礼制有关,除了之前重点讲过的反面教材季氏以外,还有一大批人奋勇争先地违背礼制!要知道,孔子的毕生愿望就是恢复礼乐教化,以重现周公时代的平安岁月,使得天下万民能够安居乐业。所以,在礼坏乐崩的春秋战国之交,可怜的孔夫子屡屡遭到挑衅。为了更真切地呈现出当时的社会风气,也为了让大家更深层地体会孔子遭到的压力,今天,我们再来看相关的两则内容。子曰:“禘自既灌而往者,吾不欲观之矣。”——第十则孔子(捂着脸):“禘祭,从‘既灌’这个环节往后,我都不愿意看下去了。”感觉最后一句用粤语说更带感,注意拿捏好三分无奈、七分鄙夷的语调——“真系冇眼睇咯!”首先,跟您解释一下“禘祭”是什么活动。在中有相关记载:“殷人禘喾而郊冥,祖契而宗汤。周人禘喾而郊稷,祖文王而宗武王……七代之所以更立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